1、摩西之约(旧约)是恩典之约的一个施行方式。
2、亚当若在堕落之前顺从行为之约,就会进入荣耀;但在堕落之后,唯有基督生来无罪,能以满足该行为之约的要求。
3、道德律反映上帝的属性,在创造之初就已赐下,后来在西奈山以暂时性、预表性、神政性及以色列民族性的形式被重申。
4、行为之约在西奈山再版的目的包括:
A、教导以色列民(及我们),使之认识自己深重的罪与愁苦,从而显明其对救主的需要,并将之引向基督。(教导功用)
B、在神政体制下,两块法版都是以色列民事生活的规范。神政制结束后,只有第二块法版继续发挥民事生活规范作用。(民事功用)
C、既为道德律的总结,就是旧约以色列民及新约基督徒的道德规范。(规范功用)
5、旧约使用律法性的语言,多处指明以色列民的土地产业及民族地位取决于他们对律法的顺从,而从应许之地被逐及失去民族地位也正是因为他们违抗律法。然而,摩西尚未下山以色列民就已背约且此后不断悖逆,但他们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居那地,也仍保有其民族身份。由此可知这必是出于恩典。
6、在旧约中,有两件事同时在发生:一件是行为之约的施行,施行方式是预表性的、教导性的及形式律法性的(非严格律法性)(见上文第4点);另一件是恩典之约的施行,在其中罪人称义和得救是惟独靠恩典,惟独凭信心,惟独在基督里。
7、在新约之下,律法的两块法版,在剥离了与以色列相关的预表性特征(如土地产业、星期六安息)之后,仍旧作为永恒且普遍的规范,适用于全人类。
作者:司考特·克拉克
司考特·克拉克博士(Dr. R. Scott Clark),加州西敏神学院(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)教会历史与历史神学教授;曾任教于惠顿学院、改革宗神学院杰克逊校区、协和大学等多所院校;著有《恢复改革宗信条》,《卡斯帕·奥勒维与圣约的实质》等书;其个人博客为Heidelblo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