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美国的“盟约异象”(Federal Vision)运动,已有大量的著述。这一运动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期,当时约翰·巴拉克(John Barach)、道格拉斯·威尔逊(Douglas Wilson)、史蒂夫·威尔金斯(Steve Wilkins)、里奇·卢斯克(Rich Lusk)、彼得·莱特哈特(Peter Leithart)等人举办会议、参加特会,并撰写文章和书籍,讨论他们所谓的“盟约异象”。这一运动受到了认信改革宗教会中多位领袖的强烈抵制。
时间快进至多年后。“盟约异象”的倡导者们并未放弃或否认这一运动。不出所料,“盟约异象”运动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文化和社会的特定观点。例如,该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千禧年论(post-millennial)、神权主义(theonomic)、父权制(patriarchal)和民族主义(nationalistic)的,并且极为强调男子气概。如今,“盟约异象”在神学和文化方面都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,两者密不可分。在我看来,这两方面都极具问题,与历史上的改革宗神学格格不入,并成为许多教会纷争与痛心的根源。
关于“盟约异象”(FV)的神学,正统长老会(OPC,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)发布了一份极具帮助的声明,概述了其神学错误。在对“盟约异象”教师及其著作的各种细微差别进行了深入讨论后,《关于称义教义的研究委员会报告》总结出以下要点。以下是该文件最后部分的引用内容:
与其在本摘要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我们认为“盟约异象”所存在的种种问题,也许更直接的方式是列举我们认为该运动在何种方面是误导性的。这些要点均在我们的报告正文中有详细展开。委员会认为,以下观点由“盟约异象”倡导者中的一人或多人持有,并且与圣经和我们的教义标准不符:
- 将圣经与信仰告白对立起来。
- 认为系统神学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产物。
- 一约论(Mono-covenantalism),认为只有一个源自三一神内部相交的约,人被邀请进入其中,从而抹平了约的概念,并否认了行为之约与恩典之约的区分。
- 认为拣选主要是群体性的,并被约所掩盖。
- 仅将约视为有条件的。
- 否认行为之约,以及亚当与上帝的关系既是律法性的也是父子的事实。
- 否认恩典之约与行为之约的区分。
- 否认伊甸园中的律法与西奈山更完整颁布的律法是相同的,并且要求完全顺服。
- 将称义视为关系性的,而非道德性的。
- 未能清楚区分我们的信心与基督的信心。
- 否认基督主动顺服的义被归算于我们,使我们得称义。
- 将称义仅仅定义为罪得赦免。
- 将称义简化为外邦人的纳入。
- 在信心的定义中加入行为(如“忠信”、“顺服”等)。
- 不承认信徒的永蒙保守与恩典的不可抗拒。
- 教导洗礼重生。
- 否认无形教会的概念的合法性(validity) 。
- 过度客观化圣礼的功效(efficacy) ,淡化信心的必要性,并倾向于“圣礼因功生效”(ex opere operato)的观点。
- 教导婴孩圣餐(Paedocommunion)。
- 掩盖并吞噬救赎论的教会观。
作者:肖恩·莱姆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