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上帝的一切启示都闪耀着真、善、美的光辉,但我经常发现某些教义格外光彩夺目。基督徒自古以来就对“得荣耀”的教义称奇不已,惊叹于我们竟在基督的真与善上有份。现在常听人说“我的真理,你的真理”,劝人“活出你的真理”,“做你自己”。但这样谈论真理无异于享乐主义者所推崇的“尽情享乐”。然而基督徒相信上帝就是真理,在基督里道成肉身,这使得我们也能在肉身中认识一些有限的真理。然而有一天这相对的认识将要与上帝的启示完全一致。
在世界与世人中也存在良善,因为堕落并未完全抹去我们在至善者中的份。正如伪狄奥尼修斯(Pseudo-Dionysius)所强调的——善即存在。我们像向日葵一般身不由己地转向那位至善者,以接受良善与生命的光照。若转离祂,我们就会枯萎。当我们得荣耀时,就再也不会转向自己;我们的存在、生命与良善都将达至受造物的极致。
然而,得荣耀之教义尤其凸显的是我们在那至美者中的份。我们中有些(也许是许多)人,每日都能瞥见青春的流逝、岁月与压力刻下的皱纹以及松垮的面容与身材。诚然,当前的成圣鼓舞着我们:“所以,我们不丧胆。外体虽然毁坏,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。”(林后4:16)然而,即使这样的内在美也被罪玷污而不完全;身体毁坏,为人类堕落以来非自然的基本特征。得荣耀所应许我们的,远超过我们所能相象的。
首先,得荣耀并不仅仅意味着“复乐园”或青春重返。那样的话就不过是回到起点而已。我们不必再去努力完成始祖搞砸的任务;即使努力,我们同样也会失去那奖赏。上帝的形像关乎全人——包括身体与灵魂——即人的自然本性,而“得荣耀”却是超自然的。除了耶稣,没有人经历过这种荣耀。二世纪伟大的反诺斯替护教家爱任纽(Irenaeus)将我们的始祖比作孩童:
人须先受造;既受造,当成长;既成长,当成熟;既成熟,当繁衍;既繁衍,当强盛;既强盛,当得荣;既得荣,遂得见其主。[1]
然而始祖因悖逆便如孩童忽然夭折。人性受造之初拥有完成上述使命所需的一切恩赐,但在某种意义上,人却成为一件上帝的未竟之作。始祖起初既真,又善,且美,但却未得荣耀。
如同月亮反射太阳的光芒,始祖被造也是如此,他们披戴上帝的形像,熠熠生辉。然而即使在这原初的无罪状态,人性也未能在荣耀中与上帝联合,也未能分享祂神圣安息的统治。亚当和夏娃想要“如上帝”,但不是按照上帝的吩咐,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“真理”。“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,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。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,使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(诗8:5-6)”。始祖自动放弃的那起初的上帝的形像正是这种荣耀、尊贵和治权。以色列堕落的审判官也如出一辙:“我曾说:‘你们是神,都是至高者的儿子;然而你们要死,与世人一样;要仆倒,像王子中的一位’”(诗82:6-7)。
对比诗篇第8篇中的高贵与我们现今的光景,《希伯来书》的作者写道,
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祂,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,因为受死的苦,就得了尊贵、荣耀为冠冕,叫祂因着上帝的恩,为人人尝了死味。(来2:8-9)
因为企图逃避试验而立刻获取自己的荣耀,亚当拱手让出他的冠冕,他的荣耀便变为羞耻。基督却在我们的人性中,为我们胜过了试验。因此,因着升高的基督已经享有的壮美,我们本性中那暗淡的荣耀不仅将会恢复而且必要超越起初。
其次,得荣耀满足我们对尊重、高贵和荣誉的渴望。如果有人问我最想要什么,我可能会给出一串反面愿望:我不想受堕落的影响而犯罪(无论是罪性还是罪行),不想生病,不想远离主,也不想死。诚然,所有这些福分都是上帝所应许的,但得荣耀不单是脱离罪咎与败坏,更在于被荣耀所充满洋溢。
耶稣渴慕荣耀。但祂的天然的热情是向上的,而亚当却是向内的。“因为上帝知道,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,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”(创3:5)。想要如上帝,这本无可厚非;事实上这正是上帝一直以来的计划。他们本来就像上帝,如果成功通过试验也必将更加相像。问题在于他们所用的方式,他们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上帝的命令和应许来分辨善恶的本质。他们本已蒙了属灵的光照,因他们的耳朵是开通的。然而犯罪后,他们属灵的眼睛就昏暗了,非但不能如上帝,反而如那狡猾的蛇,它自称是解放者,最终却成为严酷的统治者。
亚当想规避试验,靠走捷径来荣耀上帝。他没有听从外在的上帝的吩咐,却转向自己内在的声音,选择了在他看来“悦人的眼目,且是可喜爱的,能使人有智慧的”。与此相反,耶稣放下了未有世界以先祂与父同享的荣耀,谦卑自己成为与我们一样的人,忍受了试验——包括被钉在十字架上。尽管与父同等,但祂在世上却不寻求自己的喜爱,单单看重“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”(太4:4)。耶稣当然在乎荣耀,但祂拒绝如撒但的引诱去逃避试验及荣耀自己(第7节)。祂渴望完成使命胜于渴望食物。祂说:“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,作成祂的工”(约4:34)。耶稣没去荣耀自己。祂选择向父祷告:“父啊,时候到了,愿你荣耀你的儿子,使儿子也荣耀你;正如你曾赐给祂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,叫祂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祂的人”(约17:1-2)。而且祂渴慕荣耀的原因只是为了将之分享给祂的弟兄姐妹:“你所赐给我的荣耀,我已赐给他们,使他们合而为一,像我们合而为一”(约17:22)。永生圣子这一大祭司的请求断不至被推却。
与“你的真理”“我的真理”一样,“活出激情!”也是在鼓动人自立偶像。每个人都会与他/她所崇拜的神相像。崇拜兽的就会像兽残忍,那兽也必把守他们灵魂的囚牢。如果你激情的对象是家人,他们早晚会令你失望;如果是主日晨练,那你就会失去蒙恩之道及在基督身体里的团契。效忠工作的,灵魂必空乏,家庭也易毁坏;沉迷于性的,必至沉沦惟余兽性。醉心于身体的美或力量的,便如在阴间的西西弗斯,正徒劳无功地推石上山。若一心追求娱乐,娱乐就会削弱你的快感、麻木你的思想、偷窃你的生命;若寻求来自其他罪人的肯定、称许与赞扬,你只会感受到定罪。
既讽刺又悲剧的是,我们所选择的偶像,它所摧毁的,恰恰就是我们向它所寻求的。偶像就像拉斯维加斯的赌庄,会让你稍赢些许,以诱你深陷,然后就会让你赔上一切。如果“活出激情”的对象不是上帝的荣耀而是祂白白赐下的任何受造物,那就无异于愚昧地自动放弃人的尊严及其超越的美。当我们的生存目标是与基督荣耀的人性完全一致,我们便会成为我们所敬拜的对象。当有份于基督荣耀的人性成为我们的激情所在,那时运动、性、娱乐、家庭、工作等在我们看来就只会是恩赐,而不再是赐恩者。
拣选的教义深触人心,因我们渴望被认识、被爱和被接纳。得儿子名分的教义使我们确信我们在圣子里、藉着圣灵而与圣父建立的牢固关系,也使我们确信我们最终的得赎。赦罪与称义的教义解决了我们对被认可的渴望;成圣教义满足我们对更新的渴求……而得荣耀的教义则能填满我们对荣耀的渴慕,这荣耀我们南辕北辙遍寻不得。然而我们若想彻底挣脱那些偷窃我们生命的偶像,我们就必须知道得荣耀这一教义不仅有真、有善,而且有美。
第三,得荣耀最大的福分是神化。如彼得所说:“祂已将又宝贵、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,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,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份”(彼后1:4)。加尔文毫无顾忌地称之为“神化”(deification),即“人能想像的最大的”恩赐。加尔文按照早期教父的传统,指出神化并非变成上帝自己,而是“在受造物的最大限度内”分享上帝的属性。[2]即靠着恩典,以受造物的方式,分享那本属于上帝的公义、圣洁、良善、仁爱、智慧、能力与自由。
尽管基督就其神性而言是永远与圣父同质,然而在其人性中,祂也是通过得荣耀而得以分享上帝的本性。耶稣是那被恢复并得荣耀的上帝之形像(Imago Dei),我们与祂联合,也必须如此。因此,与基督联合不仅关乎我们会失去什么,更关乎我们将获得什么。
每个人都从三一神领受了良善及相应的存在;但唯有与基督联合的人,才会在身体与灵魂上获得难以想像的荣耀。“亲爱的弟兄啊,我们现在是上帝的儿女,将来如何,还未显明;但我们知道,主若显现,我们必要像祂,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”(约一3:2)。
得荣耀的教义不仅清晰启示了上帝为美,而且这两个主题相互依存。若得荣耀教义不予重视,上帝为美也随之黯淡。这一教义直指人心,回应我们最深的渴望与爱慕。正如C. S. 路易斯写道:
我们不止想要看见美,虽然——上帝知道——即便只看见美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恩宠了。我们想要的是难以言表的另一件东西——与所见之美联合,进入它里面,把它迎入我们里面,沐浴其间,成为它的一部分……目下,我们都还在那世界的外面,不在门内而在门外。我们体察到早晨之清与新,但并未使自己或清或新。我们无法与眼见之荣光相融合。新约的所有书页都在喁喁细语,说不会一直是这幅光景。终有一日,只要神愿意,我们就会进门。[3]
我以一个温和的挑战作结。近年来,拣选、称义与成圣诸教义经历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复兴,足以为后世所称颂。然而,已令我忧虑颇久的是,“TULIP”正被用以概括全部改革宗信仰告白。但20世纪之前从未如此,20世纪初才开始这样总结这五点教义。始于“全然败坏”,终于“圣徒永蒙保守”,如此就收紧了上帝计划的弧线,这计划涵盖自创造至得荣耀的全部世代。堕落前的本性是什么?恢复的希望又是什么?
这项教义有一条丰富的以基督为中心的奥秘传统的脉络:自爱任纽、亚他那修、屈梭多模与奥古斯丁,伪狄奥尼修斯、马克西姆(Maximus),再到伯尔纳(Bernard of Clairvaux),以及路德、加尔文和其他改教者。改革宗正统的奠基者与英国清教徒亦将“得荣耀”作为其著作与讲章的支柱,宗教改革时期的所有信条与要理问答也都见证了这一真理。
我很喜欢保罗对福音的概括,在他写给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,他这样谈论上帝的“这福音”:
祂救了我们,以圣召召我们,不是按我们的行为,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。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,但如今藉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显明出来了。祂已经把死废去,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……我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托祂的,直到那日。(提后1:8–10, 12)
在此可以看到拣选、呼召、道成肉身与圣徒永蒙保守。同样也能看到“得荣耀”。我们被已死和将死环绕,但基督的得胜“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”。必朽的我们靠着他的恩典,成为像上帝那样不朽。
在创造中,我们有“荣耀为冠冕”,但尚未靠恩典而得荣耀;在称义中,有外在的荣耀赐给我们——即基督成为我们之义的荣美;在成圣中,圣灵使我们效法基督的形像;而在得荣耀中,我们无论内在外在、灵魂身体,都将成为全宇宙中最美的受造物。
若真理不同时既善且美,就无法吸引我们脱离偶像。我们传讲福音的方式必须让人即使尚未信其为真,也能愿其为真。
得荣耀的教义就是这样的真理,正如爱任纽的那句惊人之语:“上帝的荣耀在于人得完全的生命,而人的生命在于得见上帝。”[4]这生命并非枯燥的来世,也非游魂弹琴于永恒,而是“完全的生命”。这才是美!“愿主我们上帝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”(诗篇 90:17)。
1. 爱任纽,《驳异端》4.38.3.
2. 加尔文,《使徒保罗致希伯来人书注释》(The Epistle of Paul the Apostle to the Hebrews)与《彼得前后书注释》(First and Second Epistles of St. Peter),威廉·B·约翰斯顿译(密歇根州大急流城:艾德曼出版社,1963年),第330页。其中提到的短语“比此更大的概念无法构思”(than which nothing greater can be conceived)(quo nihil maius cogitari potest)出自安瑟伦《独白》(Proslogion)第二章。
3. C.S. 路易斯,《荣耀之重》(伦敦:SPCK出版社,1942年),第32页。C.S.路易斯《荣耀之重》邓军海译注。(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6年)第29-30页
4. 爱任纽,《驳异端》4.20.5.
译者:Lois
英文原文:https://www.modernreformation.org/resources/essays/when-we-become-beautiful
作者:麦克·霍顿
麦克·霍顿博士(Dr. Michael S. Horton,又译作荷顿或何顿),加州威敏斯特神学院(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)梅钦教席系统神学与护教学教授;全美广播电台White Horse Inn主持人;《现代宗教改革》杂志主编;曾与2001至2004年担任认信福音派联盟主席;他曾于1996年被《今日基督教》杂志评为“五十位四十岁以下福音派领袖”之一;现为北美联合改革宗教会牧师;著作丰富。已译作中文的著作有:《基督徒的信仰》、《没有基督的基督教》、《应许的神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