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列比乌论律法与福音的区别

律法教导什么是完美的义,讨上帝的喜悦;而福音则教导我们在哪里或者在谁那里能够找到那完美的义。律法从我们身上索要它;而福音在基督身上彰显它。—— 约翰内斯·荷列比乌(Johannes Wollebius, 1589–1629),Compendium Theologiae Christianae (Ba[……]

继续阅读

乌尔西努论律法与福音的区别

第36问:律法与福音之区别如何?

答:律法包含了上帝在创造时与人类里的自然之约(covenant of nature),即这是给人类的一个自然标记,要求我们对上帝完全顺服。它应许那些遵行它的人永生,不遵行的人永刑。而福音则包含恩典之约,即完全无法在自然之下知道它。此约向我们宣告在基督里律法所要求的[……]

继续阅读

没有教会,没问题?

“教会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个群体”,你或许已经对这句话耳熟能详。无论传统还是新潮的教会事工,主流观点似乎都认为,我们在主日聚会的主要目的,是要为上帝和别人做事(do something),而不是从上帝那里领受。最近就有一位新兴教会(emerging church)领袖,丹·金博尔(Dan Kimbal[……]

继续阅读

路德的十架神学

绝对没有人会想到,马丁·路德在1517年10月,为反对罗马天主教赎罪劵所发表的《九十五条论纲》(95 thesis),会引发宗教改革运动。这篇论纲的目的是要为当时的一场大学辩论提出一个论述的架构。路德是要对赎罪劵的实施提出修正,并非要废除它。他确实不是要为广泛蔓延的神学和教会改革提出改革事项。

其[……]

继续阅读

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

将近五百年前,这位抡起斧子砍向中世纪教会的根基的大肚翩翩的德国修士,在他写给同事卡斯帕·古特尔(Caspar Güttel)的信中,留下了这样一段话。当时的德国更正教会不仅面对着罗马教皇派的压力,也在内部出现了反律法主义的威胁。二者虽形式不同,却有着同样的本质,即混淆恩典与律法。罗马教皇派接续中世纪[……]

继续阅读

宗教改革掠影:马丁路德

要想明白路德和他的作为,我们必须先勾画出十六世纪的生活画面。我们之前提到过,当时的生活很简单、朴素。普通人很少离开自己的家乡。去过最远的地方,可能也就是30公里之外。你的整个一生就在这一个小地方度过。你身边的人面孔一成不变。同样的家人、朋友、邻居。每个人的生活都和你差不多。你们有谁想从事父母的职业?[……]

继续阅读

宗教改革掠影:人文主义、奥古斯丁、唯名论

中世纪教会有两根支柱:弥撒和教宗,即敬拜和权力。这两大支柱把全欧洲统一。然而,到了十六世纪初,一位德国胖子修士酗酒过度、口出狂言、拎起斧子砍向这两根支柱。在了解马丁路德本人之前,我们先来简单看看影响路德改革的三大因素。

人文主义

没有人文主义,就没有宗教改革。人文主义(Humanism)[……]

继续阅读

宗教改革掠影:教皇职权

中世纪教会的第二大支柱就是教宗(即教皇)的职权,或者更广义一些,是整个神职等级制度。教宗和教会等级制度是欧洲最稳固的领导力。国王、皇帝、王朝的统治频频更迭,权力不断交接。唯一不变的就是教宗。

在罗马帝国时期,教会有五位主教,其中只有一位是来自西方,就是罗马主教。当帝国迁都至君士坦丁堡后,罗马随[……]

继续阅读

宗教改革掠影:弥撒

没有任何历史事件凭空发生。事出总归有因。宗教改革也不例外。若要明白十六世纪所发生的宗教改革,我们必须先回到中世纪末期的教会历史去寻找起因。我们先要了解中世纪末期的教会光景,才能明白当时教会里面到底潜藏怎样的危机。需要注意中世纪教会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“罗马天主教”,把后者当作前者是颠倒了历史的顺序。“[……]

继续阅读